如需转载,请标明原文出处以及作者

陈锐 RuiChen @kiwik

2015/05/19 00:35:50


写在最前面:

今天开始写一个系列,记录我在OpenStack Vancouver Summit上的所见所闻所感,以下为个人立场,不代表官方观点。个人能力有限,如有不正确之处,请随时指出,谢谢

Topics

Cloud Unlocked: Connecting the Clouds to Create Huge Value for Users

今年仍然是Jonathan Bryce开场,一开始介绍了一下会议的注意事项,会场布局,特色的活动等。今年有6000+人参加温哥华峰会,当Jonathan提议Kilo版本的贡献者起立,接受6000多人的鼓掌时,那感觉还是非常爽的。一转眼Kilo也已经是第11个版本了,照例回顾了一下Kilo版本的代码规模,贡献人数等,给我的一个最直接的感觉是,东方面孔非常的多,其中最多的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。我国参加峰会的公司里,Huawei,IBM,Intel都是组团前来,经常在找会场的路上就能碰到聊两句。

Jonathon演讲里还有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,公有云主要集中在美国东海岸,而亚洲主要是私有云市场,但都是基于OpenStack技术。这从另一方面也能体现东西方云计算的技术差距,还有两个地区客户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。

这两年基于OpenStack技术的TV和电影相关的产品也有很大的成长,OpenStack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北美占38%,欧洲占14%,没有想到亚洲都占了64%。

Guillaume Aubuchon提到了他们在电视行业中,使用云计算技术遇到的问题:

  1. 多个区域的云数据都在不断增长
  2. 多个云部署环境不能互联
  3. 物理数据迁移的过程中会有数据损坏和丢失

随后Keystone的PTL Morgan Fainberg上台介绍了一下Keystone新特性Federate Identity,通过Federate我们可以使多个区域的公有云,私有云互相连接,打破云和云之间的隔阂。Morgan特别强调了Keystone在混合云场景的重要性,还推荐了下午的议题“Keystone feduration Dive deep”。

Guillaume Aubuchon随后介绍了一下,OpenStack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,并在现场录制了一段高清诗视频,上传到云中,并通知洛杉矶的同事进行后期处理,十几分钟之后,通过手机播放了经过后期处理的视频短片。

OpenStack – An Enterprise Force Awakens

在Kilo版本中全球有1500多名开发者为OpenStack贡献代码,历史统计总共有3500多名的开发者曾为OpenStack贡献代码,OpenStack有15000多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用例。那么下一步OpenStack需要做什么?

当前OpenStack已经涵盖的范围包括:

  • Scalable
  • Secure
  • Supportive

HP的高级副总裁Mark Interrante认为下一步还需要做的是:

  • Unobtrusive (应该更加容易支持混合云应用场景)
  • Simple
  • Stable
  • Collaborative (解决跨模块/跨领域的问题)

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Contributors

Keynote结束之后本来想去听这个议题“What’s Next in OpenStack: A Glimpse at the Roadmap”,无奈人太多没有挤进房间,换成了这个。

Rackspace架构师Adrian Otto阐述了高效的OpenStack开发者应该具有的习惯:

  1. Use IRC,需要帮助,需要注意,需要review patch
  2. attend meetings,正式,积极,讨论
  3. Use mailing list,阐述想法,提问,并回答问题,通过topic tag过滤自己感兴趣的邮件
  4. Do code reviews, 坚持每天review,高质量review,阐述想法,建设性的建议,推进patch合入
  5. use bug tickets,subscribe,claim/work,Open before patch,加tag区分
  6. use blueprints,propose, discuss, claim/work,
  7. contriblute, code, docs, testing, consistent, small patches(<400), link to bugs/BPs,将patch分成小块,便于review

里面有一些词语没有想到很准确的翻译方法,害怕误导大家,偷懒贴了原文 :)

Adrian有个观点我觉得很值得推荐,在此高亮:

提交代码是阐述idea的最快的方式。

午餐小插曲

中午吃饭和一个日本朋友同桌,看起来像是OpenStack User,问了一下,原来他的公司是做IT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,日本对于从业人员有认证要求。

他很好奇,在中国,对于CloudStack和OpenStack的接受程度,哪种数据库产品比较流行(Mysql, Postgresql,Oracle),HTML5是否流行。

我从他那里了解到,日本CloudStack占主流,主要是NEC/富士通/日立都在使用CloudStack,大约占了7成市场,当初选择CloudStack的原因是稳定性比OpenStack要好,我告诉他,就我所知NEC和日立分别在Nova和Cinder都有很多贡献,OpenStack的成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,他也认为在日本市场未来两年OpenStack会超越CloudStack。

最后我说到中国日本韩国的开发都有timezone的问题,工作时间和OpenStack社区正相反,他也无奈的笑了。

Introduction of a new Nova REST API: Why we need to use Nova v2.1 API

下午连着听了两个Nova相关的议题。

Nova的v2版本的API已经冻结,不允许修改,新增特性需要增加到v2.1 API中,在Liberty版本,默认endpoint将改成v2.1。

Nova的v2.1 API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:

  1. 兼容性,不使用v2.1 API的客户,还可以一直使用v2 API,不受影响
  2. 参数验证,使用JSON schema框架验证API的输入参数,v2的参数是在代码逻辑中校验
  3. micorversion, 后续对于API的修改都需要以microversion的方式导出,v2 API中的一些issue可以在v2.1API中通过microversion修复。

遗留问题:

  1. v2和v2.1的行为差异,对于不能识别的输入参数,v2忽略,但是v2.1会抛出错误,这是一个不兼容的问题,tempest就有这样的问题,所以有可能客户应用也有同样的问题。Nova PTL建议如果不指定版本就不抛出异常,指定时再抛出异常。
  2. 最后我问了一下,对于没有merge到社区的自定义API使用的microversion如果和社区后续使用的有冲突,怎么解决? Ghanshyam Mann建议最好把API提交到upstream,不要保留私有的API实现,至少在当前没有计划使用placeholder,为厂商提供自定义API的microversion空间。API最好还是标准化,因为不同的厂商实现的2.4 API可能有所不同,这会给用户带来很多的困惑,例如:为什么Huawei实现的2.4 API和Intel的2.4 API不一样?

Enhancing OpenStack Projects with Advanced SLA and Scheduling

听这个议题的时候,可谓是激动和悲伤各占一半,激动的是我在Kilo版本里实现的BP IoOpsWeigher 在演讲中被提及,悲伤的是对于multiple scheduler的想法,再次的被否定,原因是nova-scheduler之间不能共享数据,scheduler数目增多,会增加竞争资源的可能性。

这个议题介绍了FilerScheduler的机制,也介绍了resource tracking如何与scheduler配合,在这里不再详述。

还简单介绍了Kilo版本中scheduler部分的主要工作:

  1. Service和ComputeNode分离,BP
  2. 修改filters从HostManager中获取信息的方式,BP
  3. 重构scheduler测试用例
  4. 使用内部client区分scheduler和Nova的其他部分

Liberty中希望进行的scheduler优化如下:

  1. 清理Nova和scheduler之间的接口
  2. 持久化scheduler request信息,包括hints
  3. 更具针对性的scheduler错误日志,操作人员希望通过日志,知道scheduler究竟为什么失败?
  4. 解决availability zone相关的问题
  5. 多scheduler之间共享状态
  6. ratios值移至resource trace计算
  7. 迁移前检查目标节点是否可以满足虚拟机要求,Sylvain在我之后提交了BP,但是两个BP是解决同一个问题,应该最终只有一个会被接纳。
  8. scheduler从nova拆分,不确定?

See you later

一天的会议之后,大家都很累了,还好有展厅活动调节心情,在展台之间挑选了满满一袋的纪念品之后,回到酒店写下了这篇blog,现在已是当地时间的晚上12:30了,期待明天的议题,No!是今天 :)



Published

18 May 2015

Category

OpenStack

Tags